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 卢云 专题专栏详细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发布时间:2021-11-11 10:44:02本文来源: 系统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专家组成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云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卢云在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查房 受访者供图

1)中医有效参与率已达90%NBD:同此前批次的专家组相比,此次专家组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内容是什么?

卢云:以2月20日数据来看,湖北省的重症病例有8979例,占比在20%以上,危重症有2018例,但新冠肺炎又没有特效药,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治疗。所以国家卫健委从全国抽调了12名中医专家、12名西医专家一起成立国家卫健委重症救治专家组。加上当地的专家,总计32名,希望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看能不能把重症病人减少,降低死亡率。我是2月20日来到武汉,已进行了5轮巡查。一个西医专家,一个中医专家,一个当地专家,三个人一组,每组负责巡查3、4家定点医院,每隔三天复查一轮,目前正在进行第五轮巡查,主要了解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情况,在治疗中是否运用中医药,以及是否有效运用。
     NBD:您在巡查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卢云:第一轮巡查几家医院后,我们发现中医药参与率不是很高,重症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就更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很多医院中医师很少,二是有部分西医院不太愿意中医介入;还有一些医院虽然有中医师,但分散在各个病区,没有集中难以发挥作用。我们到了之后,把各个病区的中医师集合起来,针对那些原本中医师资源较少的医院,则把在该医院援助的医疗队里的中医师集结起来,建立中医救治突击队,每天定时去查房、巡查,提高了中医在重症危重症的使用率,疗效也增加了很多,目前中医的有效参与率达到90%以上。
    NBD:1月23日,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纳入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三版诊疗方案,此后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每一版治疗方案中均未缺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中医药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对此您怎么看?
    卢云:西医治疗这种病毒性肺炎,必须要先把病毒研究清楚,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发抗病毒药物,最关键的是研发疫苗,但都有一个滞后性,疫苗一般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才能研发生产出来,真正发挥预防作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也不可能在几天或者几个月做出来。我们中医治疗不针对病毒,而是治疗带病毒的人,利用各种方法把病毒从人体排除出去,但这个驱除是一个广义的,并不是说完全把病毒驱除出去,而是尽量把病毒对人体造成的各种损伤减轻。也可以说把毒性驱除。需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病程分为四期,包括早期、中期、晚期、恢复期,不同时期治疗方式不一样。具体来说,轻症(早期)病人,以祛邪为主,主要是通过一些辛凉解表、辛温解表的方法,减少重症发生率。重型(中期)病人,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通腑泄浊,既能通下祛邪,又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还要用参麦注射液,提高免疫力,增加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危重型(晚期)病人,主要是器官支持,中医治疗以扶正为主,如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还可针对某些并发症可有疗效,如通过解毒活血,可以改善血氧饱和度;宣肺化痰,托里透脓的方法,能够促进继发肺部细菌感染的痰液引流。另外,中医不仅讲究“未病先防”,也注重“既病防复”,康复期患者的恢复更能体现中医药的优势。康复期,则需要扶正气,通过补气、养阴、活血养血等方法提高免疫力。通过中西合作,互相扬长避短,互相配合就能够改善很多重症患者的病情,避免转向危重症。

2)一次中西医结合的生动实践
    NBD:3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称,大量病人治愈出院的事实充分证明,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您在武汉期间的巡查调研,在这方面有哪些发现?
    卢云:整体来说,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单纯的西药、单纯的中药都各有短板。比如针对大家都很关心的核酸转阴问题。现在很多病人40天左右才转阴,但这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了,在治疗上到底是继续抗病毒治疗?还是需要提高免疫力去治疗?或者是两者相结合?抗病毒药物的干涉力是不错,但它本身对人体的免疫力有损害;那么从中医角度也有自己的问题,扶正气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能不能转阴,中药广谱解毒药物也可能能转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存在不同的思路需要临床医生自己去总结判断。以前很多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吸收不好,就形成了一个慢性炎症;但如果我们把西医的机理拿来用,即“西理中用”,用益气活血、活血化瘀的方法来促进吸收,其实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中医药治疗方法比较统一,一个方子可能就够了,能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真正把关口前移。但针对一些重症、危重症,最好能在中医指导下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
    NBD:虽然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的公众认可度有了极大提升,但同时也还是有一些质疑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卢云:肯定会有质疑和误解。因为这个病有自愈性,是吃了中药治愈的,还是自己好的?这个没人知道;另外,在中西医合治的时候,到底是西医的疗效还是中医的疗效?没有完整的临床实验结果,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目前中医药在发展中也确实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中医药临床研究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是个短板,最大的问题不是疗效的问题,而是欠缺设计人才和资金。新药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化学药、生物药研发需要数十亿美元,中医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投入。其次,中药质量标准不好控制。由于中药需求量很大,必须进行规模化种植,从中医理论来说,存在改变它的属性问题。比如何首乌在阴凉的地方才能生长,以滋补阴津;规模种植后,有阳光、农药、化肥,它的四气五味、属性就发生了很多改变,药效肯定就有明显的下降。此外,中医药炮制的传统炮制和现代化炮制是有差别的。比如现代化炮制的何首乌与按照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的何首乌,价格差距就在数百倍。最后,中医交叉学科太少。西医跟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非单纯的医学,我认为,中医应该加强多学科交叉,特别是如何与西医交叉融合发展。中医欠缺的是,没有利用好现代技术来对多年的理论规律做科普推广,加上部分内容也没办法验证,导致外界认为是玄学、伪科学。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对中西医融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次生动的实践,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全流程的深度参与,与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是打赢此次疫情医疗救治的关键。疫情严重区域都应开设康复门诊。

NBD: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超3万例,湖北省则超过5万例,从中医药角度而言,治愈患者的康复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
     卢云:事实上,在疫情刚爆发时,我们就想到了愈后问题。我们整合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内部的一些资源,针灸学院、信息传播学院、急诊,开发了一款APP,服务于新冠肺炎病人的愈后康复。为什么是用APP形式呢?因为这部分患者需要隔离,不方便实地一对一。具体康复治疗方案上,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初期表现是脾胃消化道症状,后期才出现肺损伤,即肺脾气虚;另一方面,由于肺部充血、水肿,导致了纤维化或者肺的吸收很不好,在把西医的病理特征用中医理论去解释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培土生金、益气活血的治疗方法。另外,针对患者心理长期封闭焦虑,也会做一些互动心理治疗。内伤不仅是气滞,还有焦虑;不光是肝郁,还有伤脾。还有病人他非常惊恐,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忧则气结。要注意除了疏肝理气外,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健脾养心、补肾等。在外围治疗手法上,中医讲究五音疗法,我们会推荐舒缓、悦心、健脾的音乐;将现代的肺康复操和太极功法整合成呼吸龟息功,做成视频,让患者锻炼实现肺康复。最后,针灸学院根据培土生金原理,在APP上提供一些灸法视频,方便患者自己在家中针灸。目前四川的500多个新冠肺炎患者里已有100多个在使用,武汉这边也有好几十个患者进入了我们的康复计划。
     NBD:3月5日,湖北省中医院也开设了新冠肺炎康复门诊,也是湖北省第一家开设康复门诊的医院,中医药的角色又一次被放大,对此您怎么看?
     卢云: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这个是非常及时的。不仅是武汉,我觉得湖北周边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都应该设置这种康复门诊。建议由湖北省、武汉市的卫健委,统一制定几家定点康复门诊,这需要统筹医疗资源来服务,给与一定资金支持,相互协调、统一调配。比如我们的APP,后台每天都需要3~4个心理康复的医生,以及护士做电话回访工作。但是在康复门诊运行中,也需要注意一点:患者往往会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害怕自己的隐私泄露,害怕被歧视,这是治疗上的一个难点,需要很多次耐心的沟通,让他知道我们是真心的为他服务,为他好,他才会卸下防备。
    NBD:您提到在四川已经有一个致力于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的APP平台在运营,这方面的经验有推广复制到武汉吗?

 卢云:我们之前有去做过了解,武汉汉阳方舱、协和肿瘤的出院病人中,有很多人存在这种康复需求,但还是没办法大面积铺开,因为人力、资源、物流都跟不上。比如,我们的培土生金、益气活血的疗法,是涉及药方的,这些病人出院进了隔离点,就很难沟通对接。另外,我们APP本身的承载量也有限。现在有5个医生,10来个护士在平台里,目前能服务300—500个患者。这个团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做这个工作,要把团队和平台扩充,目前也不大现实。现在我正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做一些沟通,希望把这种理念和经验都直接介绍推广给他们,他们自己来搭建平台做这方面的工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