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视台专访】四川省内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成功开展
近日,成都电视台就我科顺利开展四川省内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癌痛进行了专访。
据悉,该名周性肺癌患者因肿瘤引起全身多处疼痛,口服吗啡等镇痛药副作用大且镇痛效果不佳,经调整方案后,除每天口服大剂量吗啡外辅以静脉电子自控镇痛泵仍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夜间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我科漆涛主任在综合病人病情及目前治疗条件后,建议鞘内吗啡泵进行疼痛治疗。2019年11月23日,在周大爷和家属充分了解此项技术并愿意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漆主任带领疼痛治疗小组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讨论和精心的术前准备,并会同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金毅主任一起,为周大爷成功地实施了该项手术,术后取得了很好的镇痛效果,目前患者已经顺利出院。
鞘内镇痛泵植入术相关知识链接
什么是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鞘内镇痛泵植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领先技术,WHO指南中已作为顽固性、剧烈癌痛治疗的“第四阶梯”。其原理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输注泵将泵内吗啡输注到患者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鞘内镇痛泵有哪些优势?
1、高效镇痛: 鞘内用药直接把阿片类药物送入到脊髓后角,阻断或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镇痛药物的用量较传统用药方式显著降低,鞘内镇痛泵每天镇痛用药量仅相当于口服用量的 1/300、静脉肌肉用量的 1/200 ,且镇痛质量显著提升。
2、轻微镇痛药副反应 :由于用药量明显减少,因而相较于口服等传统给药方式,通过植入装置给药使副作用减轻,也使阿片类用药依赖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
3、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与需求量较大的口服、静脉、肌注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鞘内给药给药量大大减少,可使患者整体用药成本降低。
4、突破性的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 可体外程控、灵活和个性化的给药模式、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且易跟踪随访。剧烈顽固疼痛、爆发痛时候方便患者自行及时控制追加量,有效改善疼痛。
哪些癌痛患者适合用?
1、需要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毒副反应者。
2、经过神经阻滞、神经破坏治疗、静脉PCA治疗等方法仍无法见效时,对预期生存期>3个月,且无相关的穿刺和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可考虑。
3、经保守的药物治疗无效,不能够使用其它疼痛微创治疗方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