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验

您的位置: 魏绍斌 典型案例详细

经行咯血病案

发布时间:2022-08-03 15:55:47本文来源: 系统

患者,女,29岁。2013年11月19日初诊,因经行咯血半年余就诊。患者诉自2012年1月开始无明显诱因每值经期咯大量粘稠血痰(约40-50ml),经净即止,曾前往外院呼吸科就诊,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缓解。2013年5月,上述症状再发,伴见胸闷气塞,咯出血痰后方觉舒畅,急于外院行胸部CT及肺部活检,结果提示肺部炎症改变,电子支气管镜未见明显内膜异位病灶,予抗炎治疗后好转,待下次月经来潮,症状复现,遂前往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小腹隐痛,就诊时,患者处于经前一周,情绪急躁易怒,口干苦,自觉咽中痰黏,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经行咯血。辨证:肝郁痰瘀互结证,治以疏肝顺气,消瘀化痰之法,以金铃四逆散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醋竹叶柴胡10g,枳壳10g,白芍药15g,陈皮10g,法夏15g,茯苓15g,生蒲黄20g,五灵脂15g,制香附10g,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0g,川牛膝15g,白茅根15g,甘草6g,8剂,水煎服,3日2剂;另予院内制剂内异康复片,一次4片,1日3次。二诊:患者诉情绪有所好转,经期胸中闷塞,咽中痰黏,经量较既往稍减,色鲜红,夹血块,行经2-4天仍咳嗽并咯少量血痰,诸症均减,前方去川楝子、延胡索,加桔梗15g,款冬花10g,10剂,继予内异康复片口服,服法同前。三诊时,患者肝平气顺,但咳嗽痰多,或痰中带血,前方再减去四逆之辈,加海螵蛸、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黄芩、南沙参、桑叶清肺泻火。四诊时,诸症大减,唯偶见痰中夹血丝,效不更方,继服数剂以巩固治疗,则痰化瘀消,病未再发。

按语: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的内异症病灶,可能与检查时未处经期有关,而且有部分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肺部炎性结节,但结合患者经行咯血的症状,仍高度怀疑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痰瘀在本病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治疗当紧抓痰瘀为患的病理特点,将化瘀消痰之法与理气之法有机结合,使气顺则痰瘀易消。患者初诊时正处经前期,冲任气血充盛,变化急骤,易于壅滞,导致肝失疏泄,故见情绪急躁、口中干苦,肝气上逆,有挟血上逆迫肺之势,结合舌质、脉象,当辨证为肝郁痰瘀互结证,肝气宜顺不宜逆,痰瘀宜消不宜结,方拟金铃四逆散、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以疏肝顺气,消瘀化痰,加白茅根、川牛膝清热凉血,引血下行,配合院内制剂内异康复片,以增化瘀消癥散结之力,经行咯血症状有所缓解,二、三诊后情绪逐渐平复,治疗重在凉血散瘀消痰,清泻肺热,故获良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经行咯血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