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普

您的位置: 吴节 节气养生详细

小寒

发布时间:2023-03-29 17:00:23本文来源: 吴节名中医工作室

小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

图片 12

气候特点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太阳位于黄经285度。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可见,小寒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到来。而小寒一过,马上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起居

图片 13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寒冷的冬季,人们不应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 小时睡眠,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运动

图片 14

冬季锻炼要讲究方式和时间,应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运动,避免雾霾天锻炼,普通人不建议冬泳。四川地区冬季尤为阴湿寒冷,这样的季节里宜适当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早晨太阳出来后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有助于增加身体热量,防止外邪入侵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等。

饮食

小寒时节,阴邪盛,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可以多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同时由于此时土气旺,肾气弱,因此,宜减甘增苦,从而补心助肺养肾。这里推荐几款适宜于小寒进补的药膳:

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

Picture 2

配料:当归15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强身。

适应人群: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羊肾板栗红参粥

图片 16

配料:羊肾2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板栗30克,调料少许。

制作: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板栗去壳,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后食用。

功效:益气壮阳、填精补髓。

适应人群: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健康人食用更能补肾强身。

党参灵芝猪肺汤

图片 17

配料:党参15克,紫灵芝20克,猪肺1副,生姜适量,大枣3个,调料少许。

制作:1.将猪肺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2.加入适量清水,依次放入党参、紫灵芝等食材,中火煮2~3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益气补肺。

适应人群:肺气虚弱、素有伏邪,易出现咳嗽、咳痰、咽喉燥痛、鼻塞鼻干等症状的人群。

中医调养

“天寒地冻北风吹,小寒时处二三九”,正值隆冬,“寒冷”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然而很多人发现,越是天冷,身体却越是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在头面部尤其明显:如鼻腔干燥、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这是什么原因呢?治未病中心的兰颖博士给我们带来了答案。《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阳气潜藏于内,积聚于体内的阳气如遇外界刺激,如长时间呆在温度过高的室内、过食辛辣刺激或“热”性食物、情志不调、过于劳累睡眠不足等,就会时体内阳气过盛,变成火邪,从而出现“上火”,又由于火性上炎,所以人体的上部症状更加明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除冬天的“火”呢?兰颖博士讲到:“冬天的火最好用水来浇灭”。冬季五行属水,五脏应于肾,所以,通过补肾就能有效解决“上火”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进一步辨证,服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汤剂或膏方;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接受一些中医外治疗法的治疗。

一、中药浴足

图片 14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对健康极为重要,而“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由足心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中药浴足不仅可以通过蒸气的温热刺激和气压作用,刺激涌泉穴,起到“补肾”的作用,而且采用外治法,使药物通过皮肤腧穴吸收,发挥其功效,达到多种内在疾病病外治的目的,同时,疏通经络,促进代谢,增强抵抗力,从而强身防病。

引火归元针灸

图片 9

图片 6

人体的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相火为人身的动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然而,它也要受五脏的节制,如果失去节制而妄动,就会成为危害健康的“贼邪”。引火归元针灸法予四关针刺,复溜温针灸,涌泉盒灸,从下往上施灸,必要时可加灸足三里、脾俞肾俞或配合长蛇灸,具有引热下行,助阳入阴的作用。不仅能缓解“虚火上炎”的症状,而且可以使妄动的相火归位于命门中,从而更好的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小寒